当前路径: 皮学网 学习方法 通用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bianji3 发布时间:2022-06-02 11:11:03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7631 投诉 下载本文

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注重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告诉孩子别去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那么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分析能力甚至是创造力都会比一般孩子要求强很多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01预习习惯

你去问所有人几乎没人会否认预习是一个很非常重要的学习好习惯,但在实践中你会发现往往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这点。

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人会发现有很多科目、很多章节的课程即便是我们不去预习也毫不影响我们的听课。

我想提醒的是预习的作用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提高听课质量等这些,还有一个作用是很多人都忽略掉的——预习本身其实是对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尤其是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的锻炼!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认真去预习的本身就像是“自学”一样,而自学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不同科目的自学方法其实也是不同的,而这些方法不是说你知道了就一定会,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修正才能够慢慢培养起自己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至于提高听课效率、及时解决前序知识不足或者遗忘问题等常规好处我们就不多说了。


02听课习惯

听课的核心是什么?

听课的核心并不是“听”,而是“思”。

没有思考的听课即便是你听得再认真也是非常低效率的,而且如果课后不能马上进行回顾、复习,别说第二天了,晚上回家之后学生可能都已经记不得课上老师都讲过什么,更别说那些是重点了。

精力要集中,如果发现自己总是很容易走神或者控制不住自己去玩这个碰那个,可以尝试做这样的调整:

1、眼睛始终盯着老师,不要看别的事物;

2、不需要记笔记的情况下可以把手臂交叉放在书桌上,就像很多小学生听课一样;

3、需要记笔记的时候,要一直握着笔,但是一定要做到除了要求你写或者是可以写的时候去写,其他时间眼睛一定还是坚持盯着老师看;

4、听的过程一定要思考,除了思考讲解的内容之外,也要自己预习过程中有哪些事情、哪些内容是预习时忽略的;

5、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尤其是那种怕回答错问题被老师、同学笑话的学生一定要去尝试克服这个心理负担,因为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心事重”,如果压力过大极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积极回答问题的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很温和的改变方法。

6、要思考但是得有个度,如果还没想明白或者举手示意或者赶紧标记一下,千万不能因为思考这些问题导致影响听其他内容;

7、老师问“都懂了吗?”的时候,一定要实话实说!


03复习习惯

“过目不忘”是万中无一的天赋,普通人都会遗忘的,而且绝大多数人对知识的遗忘其实是非常快的,事实上“忘不了”的核心就是在于“重复”,只是到了高年级我们再说“重复”就会显得没有档次,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低效率”的问题。所以我们这里不说“重复”而是说“复习”。

复习本身其实就能够很好解决遗忘的问题。

而除了解决遗忘问题之外,关于复习,我们一定要在“温故知新”这件事情上知行合一。

复习得有重点,不是看遍书、看遍笔记就就复习了,尽管这样做也会有效果,但还不够。

复习的核心在于梳理、总结和思考。

如果说预习、听课是把书“读厚”,那么复习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要把书“读薄”,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一本书最后只变成了一页或者几页纸,上面或者是思维导图,或者是各个章节又或者是各种模块,而通过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很容易“检索”出相对应的知识点、典型例题、考点等相关信息。

而这一切你去直接照搬现成的总结是没意义的,可以参考,但是一定要自己去复习归纳,如此才能够理解、掌握得更加扎实。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预习、自学以及后面会讲的作业、刷题等等都跟自学能力培养密不可分,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你需要记住的是这个能力靠说教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必须得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才能够锻炼出来。

由于今天讲“习惯”,而自主学习这事儿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能力”即它是一种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也包括各种习惯的养成之后才能够达成的,所以就不单独分析了,事实上如果能够落实好今天这些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必然会培养起来的。


04写作业习惯

当下很多人一提“作业”总是会去想“多”“累”“负担”等负面的问题,很容易就陷入了“减负”的讨论中去。

这样的讨论不是不可以有,但恕我直言,想要提高学习成绩,想要养成各种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是你必须要正视的东西。尽管作业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但是保证高质量完成足够量的作业对绝大多数想要提高成绩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常规的作业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用于检验当天或者近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

从预习到听课再到复习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有一些诸如理解、没掌握以及遗忘的情况,特别是如何做到充分理解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种事情是都是可以通过作业解决的。

写作业的本身不要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要结合预习、听课以及自己的思考去关联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对我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高效训练。

一定要注重效率。

同样的作业有的孩子1个小时就能完成,而有的则2、3个小时都写不完,如果后者只是关注“作业多”这个问题而不去想办法提高效率,那么他们的成绩永远也不可能提升起来。


05刷题习惯

如果你认为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是天赋异禀的,属于那种能够轻易做到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类型,这部分内容可以不用看。

否则你千万不要质疑刷题这件事情!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保足够量(具体多少因人、因内容而异)的练习是确保充分理解、掌握所必须的过程。

本质上“刷题”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这也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有“方法”的。

很多人抨击的刷题、题海战术等等其实指的是那种低质量的一味刷题,但如果你的刷题是高质量的呢?

最关键的问题是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分析以及实践一下的话,是可以掌握这些方法的:

1、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先复习再练习;

2、刷题的过程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思考和分析这些题目考察的是什么;

3、要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可以不用都写出来,但是我们要清楚都有哪些解决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更适合这道题目等;

4、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能马上去看答案,一字一句认真读题、认真分析,要想尽办法去从各个角度分析,即便是最终还是没做出来也没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本身意义就很大,它不但能够锻炼你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还能够让你对很多的概念、解题方法能进行一次高强度、集中地“复习”。

5、实在做不出来的题目看完答案或者解析之后不要轻易放过,要分析一下自己没想到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好记录。

刷题确实不是越多越好,有质量的题目尤其是有针对性(针对自己不足)的题目才是更有价值。

但是在刷题的过程中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了课本,因为有太多的人的教材作用仅仅就是局限于在校使用。遇到问题他们宁愿就题论题也不愿意回头去看看课本上那些最基础的概念到底是如何讲的,这个习惯我就不单独说了,直接放在这里提醒一下就好。


06应试习惯

在文化课学习上你一定要记住一点:应试能力本身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不要盲目批判“应试教育”,也不要动不动就“唯分数论”。

首先考试这件事情的本身是有很积极意义的,无论是从升学角度去看,还是从检验老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又或者是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看,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考试本身考查的并不仅仅只是学生们知识掌握的水平。

除了知识之外,考试也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情绪控制、考试技能等进行考查。

例如有很多学生日常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心理素质太差了,一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发挥失常”,偶尔一次也就算了,如果次次都这样那就麻烦了。例如有很多学生大题、难题都能做对,但是每次考试总是基础题丢分或者是各种所谓的“粗心”错误不断。

还有比如过程步骤丢分,书写潦草,时间分配有问题导致答不完卷子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靠说教靠提醒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必须的通过一次次考试不断去分析、总结、改正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你愿意抨击“应试教育”就去抨击去,但是千万不能因此就忽略了“应试能力”的锻炼,要知道,这个能力不仅仅是孩子们上学时会用到,未来工作之后也会有很多人需要的,尤其是如果你还在想继续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多认证、认可的时候。


07阅读习惯

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多说了,阅读能力在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也贯穿到了各个科目中去了。

我这里只提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建议:

1、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首位的, 所以不要刻意逼迫孩子去读他不喜欢看的书,可以引导但是不要去逼着看;

2、“不动笔墨不读书”或者说“读书要留痕”,低年级的时候可以通过口述、交流等方式“留痕”,但年级高了之后尽量开始尝试比如批注、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至于是否需要摘抄,这种事情看情况而定。

3、多数孩子对“必读书”的阅读体验感都不是很好,这种情况尽量帮助孩子搜集点助读资料。无论是音频、视频还是文字的都行,我们要围绕的目的是扫清孩子的阅读阻力、提高其阅读质量。不要动不动就抬出老师、考试来逼着孩子去读,这样只会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

4、搞清楚“多读书”和考试的阅读理解、作文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确实是有很紧密的关系,但不是必然的关系——读书很多但是做不好阅读题、写不好作文的学生比比皆是。阅读仅仅解决的是“输入”问题,而做题、写作是一个“输出”的问题,且还是有一定规则、要求、标准的输出,所以只多读书而不去重视那些规则等得不到高分也是常见的。

特别提醒一下各位,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大阅读时间的投入,少上点辅导班、少刷点题都没关系,阅读不能耽误了,否则到了初中高中之后别说孩子没有这个阅读习惯了,即便是有往往也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没办法去读很多的书。

所以从小注重这件事情并且慢慢引导孩子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注重阅读的收获以及转化为可输出的文学储备是非常重要的。


08发散思维(联想、观察、分析)习惯

谈到“思维”本身应该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这里还是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容易出现过于关注“学习”“考试”而忽视了广义的“教育”培养。

简单来说就很多人会把“教育”直接等同于“文化课学习”。

这是不对的。

我这里提到的是“发散思维”并且在括号里又提到了“联想”“观察”“分析”这样写只是为了便于诸位理解我要提的内容。

有很多人不是经常会批判说我们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吗?

其实“凶手”不是“教育”,而是我们每个人。

例如几乎是每个孩子从小就会有各种问题,他们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不断去观察、思考并且尝试分析,也会直接把问题抛给父母以及身边的人以试图获得答案。

这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注重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告诉孩子别去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那么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分析能力甚至是创造力都会比一般孩子要求强很多。

那么长大了之后是不是就不能培养了呢?

当然可以了,比如上面关于作业的时候提到的做题习惯、阅读时要注意的事项本身其实就是对发散思维、观察以及分析能力的训练。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有疑问不要攒着,而是要尽快去解决——无论是题目还是一个念头甚至就是一个莫名其妙、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合适的时间都可以去落实一下。

当然,得控制好度,比如明明在听课或者明明在写作业中,因为一个想法就终止了这些事情是不可取的。

另外就是注重体验、实践,其实可以尝试写一下日记、随笔或者是周记什么的,写树那就去观察不同的树,写花就去观察不同的花……


09总结归纳和错题整理习惯

关于这点我认为也不必多说了,当下应该没人不知道这几件事情的重要性吧?

只是在实践中有太多人会给自己找比如没时间、不会等偷懒的借口,所以导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问题不断积累。

对很多学习“还不错”的学生来说,他们距离“优秀”之间的差距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