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生活百科 健康 心理健康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作者:bianji2 发布时间:2022-06-02 12:08:19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9992 投诉 下载本文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大学生身心都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心理方面,若是不能得到良好的指导,将会对其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学校还应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以这一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手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积极心理品质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其心理素质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课程。这一课程通常包括心理健康概论、情绪调控、就业心理等方面内容,当前在我国各层级学校基本上都有开设。而积极心理品质,则是在20世纪末才出现的一门新学科,主要是指个体在各个方面的认知、情感上所展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积极心理品质,能够为大学生日后成长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而积极心理品质,同样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1]。对此,学校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注重,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的优化,使其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

1.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认知观念。据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通过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的学习,逐渐对自己及他人产生了新的认识,能够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便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认知层次,在其积极认知观念的形成上,有巨大的帮助。

认知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感受外界事物的过程,包括思维、感觉、知觉等[2]。人们通过认知获取相应的信息,大脑再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人们便能够针对信息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形成一定的行为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感需求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态的心理认知体验,从而使学生接受一定的心理知识,使其成为自身心理品质结构的一部分,并以此对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影响,由此实现积极认知观念的形成。

2.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行为习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一般的.理论教学,还包含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影片观影会”、“手语歌教学”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真切的获得心理体验,产生愉悦感的同时,主动思考、领悟一些人生道理,实现自身心灵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从而,使其在活?又校?通过正确行为的不断训练,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主动在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为,产生自我意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充分内化。

3.增强大学生积极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更容易理解身边人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对自身行为、情绪等进行良好调动,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正确的行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更好的与身边的人相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例如某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在题目“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我更加尊重别人,并能够与身边的人更好的相处”中,共有94%的学生选择了“符合”和“非常符合”两个选项。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渐改善自身人际交往行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更好的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获得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对策

1.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纳入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相应的心理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予以运用,获得心理素质及各项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也应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基于知识、技能、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核心,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的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同时,这一内容在教学目标中的纳入,也能够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运用积极心理学,注重全体学生的培养和个体潜能的开发,以探索的目光看待学生成长。从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从预防心理问题,向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转变[3]。

2.深入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应能够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我,并具备良好的情绪、心态调节能力。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这一要求并未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丰富的内容,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需求难以匹配。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不断引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课程中融入美术欣赏内容,使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愉悦感,产生追求美的欲望,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品质。在课程中融入心理剧表演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安排的心理情景和角色扮演,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从而深入理解人的内心,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获得自身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提升。或是在课程中融入影视欣赏内容,请学生观看心理教育影片,通过影片中的故事内容,联想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从而获得一定的人生感悟,在不断反思中规范自身思想和行为,实现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3.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据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中,都存在学习兴趣较低的情况。一些学生仅仅是因为学校要求和学分积累而参与课程,甚至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早退、逃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对此,教师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基于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主动接受教育培养。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游戏方式。请学生分为三组,其中一组学生按照身高顺序,面对面站成两排,每名学生与对面的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将一根粗木棒抬到约膝盖位置,形成由木棒组成的“木桥”,并请第二组同学依次从木棒组成的“桥”上走过,第三组学生则负责保护第二组学生。一组学生走完后,下一组学生替换,直到三组学生全部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对同学的信任,产生团队的归属感,从而主动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另外,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评等手段,也能够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事半功倍。

结论

大学生的健康状态,不仅仅是指身体上,同时也是指其心理方面。在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情况下,学校也应积极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其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曾后琴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就如何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常听到家长、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学生不好教。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笔者结合本人多年教育实践,对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直接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环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是联系学生的心理实际,编写系统的校本课程。实践证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有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为了系统的引导学生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情绪的自我调节,性格的自我塑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从事学习、生活和交往,研究及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既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教育又能开展心理素质培养,是值得倡导的现代教育研究课题。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无论是物理的,还是人文的,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整洁、卫生、绿化、美化的校园,能使人心情舒畅、愉悦;教室里张贴的科学巨匠画像,能激发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能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广播、壁报,能使学生汲取更多的营养。反之,生活在一个恶劣的、充满视觉听觉上污染的环境,必然使人厌恶、焦虑、烦燥、紧张不安,甚至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为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二、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变过度期望为适度期望,变追求完美为扬长避短,变过度溺爱或放纵自由为科学育人。使家长了解初中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中学生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应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面对挫折,适应环境。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保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学生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1.注重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没有教师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卫生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注重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心理服务的水平,提高心理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要关心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建立学校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心理教育和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切勿将其形式化。如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初中的心理学课程。

目前不少初中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4.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耐力、锻炼意志力。这些做法可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是要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且各校都应把它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