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弟子规 》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蒙学课本,其中许多德育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议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下面是皮学网带来的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 这学期一开学,老师就让我们背诵《弟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孝、悌、信、仁爱等诸多德行,为何要首孝?
每个人都是弟子,都有父母兄弟,自出生至老父母给与的恩德最重,不但赐予我们生命,而且将我们抚养成人,引我们识万物,教我们知善德。孝是弟子的本分,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到。
《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悖德也。”百善孝为先,只有先有了孝的德行,我们才能谈其它诸善。
现在很多人认为孝是只要让父母好吃好穿就算尽孝。其实大不然。《论语》里说:养牛马也是养,没有恭敬心,又有何分别呢?所以更重要的是对父母要有恭敬心,物质在其次。除了恭敬心还应该做到让父母安心,《弟子规》曰:“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说的就是要让父母安心。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如若我们忽略了,那么就会让父母徒添很多烦恼和心力。所以着孝,我们应该时时反思,时时以心换心,处处从父母的角度思度,从小处顾及,才能很好的做到。
昔者有江西高官胡长清贪污判刑,有人说胡长清虽贪,却是孝子,对其父可谓无微不至。殊不知《孝经》尝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弟子规》也云:“德有伤,贻亲羞。”此谓之大不孝。可见,我们应该摆正孝的观念,知道孝不仅体现在与父母的相处之中,更体现于自己的人品德行中。
我自己每在读《弟子规》时总感愧疚。孝。自己是否尽心做到?是否以对父母的恭敬心而对天下父母长辈?是否努力上进完善自己的德志?是否处处恪守自己言行,不让父母蒙羞?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孝,须用一生的精力去做才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