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一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是皮学网为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心理健康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书心得 读了马志国《做一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大家同读一本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刚拿到书时,我从题目上判断:这只是一本相当于教案书一类的书籍罢了,但当我从扉页开始细细品味,直到每一个例子时,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这本书是从心理教师的角度来写的,多是通过学生的个案来阐述一些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家长、老师应如何去解读孩子,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现就我从中读到的一些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情
读了第一章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篇》中的“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情,不禁使我想到了自己现任的班级。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已经没有一点热情了,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开始了紧张的一天,每节课都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有时下课了还不能休息,晚上还有一大堆的作业,好累呀!我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时,就有这种体会:一些学生的听讲一点也不认真,总是做小动作或者和同学说话,对于老师讲的课一点也不感兴趣,即使老师设计的课多么吸引人,即使好多学生都很感兴趣,仍然有个别学生提不起兴趣。他们对于学习是多么的不感兴趣呀,我每每看到这样的学生,我就感自己特别失败,在下面精心设计了的教学环节,为什么就吸引不了学生呢?书中说道:当儿童出现放弃进一步努力的念头,儿童在学习上的停止不前倾向将日益显著,以至倒退。这种情况在一二年级的男孩中出现的机率较高,最终的结果使一些儿童成为问题学生。多么可怕呀!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放弃进一步努力的念头了,可见老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这一段时间,我总是感觉自己教不成一年级,以前老教高年级,跟学生说话一点就通,现在教了一年级,每句话总是重复好几遍学生还是听不懂,有时烦了就会狠狠地批评学生,导致学生很怕我;给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不用创设过多的教学情景,学生就能够掌握新知,可是在低年级不行,所讲的课一没意思,学生就不想听了,着实让我难受了好一阵子。后来我经常请教其他数学老师,才稍稍有了改变。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是要想让学生想学,快乐地学习,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上课也要讲究技巧,吸引了学生,学生学习也就快乐了。
二、小心呵护幼小的心灵
在读到第二篇章《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篇》时,我发觉有几个案例特别让我伤心,如“她终于笑了”“不合群的孩子变了”“少年为什么离家出走”“他没有被老师放弃”。现在的问题学生是越来越多了,多数是因为家庭问题引起的,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使得孩子的心灵特别脆弱,一不小心就出现了问题,而老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多留心观察学生,不要说过激的话语来刺激学生,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对于已经出现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多关心,让周围的同学一起行动起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感兴趣,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通过寻找他们的长处进行恰当的奖励以确定自信心。同时也要和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多给予足够的爱,创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得到家的温暖,能快乐地生活。书中有几条指导方法非常好,现摘录如下:
首先,用提问代替唠叨
发现孩子有问题时,作为老师不要急于教训、唠叨,更不要脸红脖子粗地训斥,而可以把要说的事,变成一个问题向孩子提出来。
其次,用建议代替反对。
孩子往往有些不成熟的片面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要简单地反对,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合理需要,用提出一些更易成功的建议,代替他们的那些错误的想法,使他们逐步地学会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第三,用支持代替“泼冷水”
对孩子美好的,但带有脱离实际特点的想法,教师不要以旁观者的态度、冷冰冰地预言他的失败,而是要以支持者、赞赏者的身份热情地出主意、想办法,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不断纠正他们的失败,使他们逐渐成熟起来,自制力得到发展。
三、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看到了“家长与学校同唱一首歌”中“美国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篇时,我的感触最深。美国的学校提倡机会均等,教师心目中的学生各个都是天才。学习不好的可能其他方面有过人之处,这就使所有的孩子都处于平等的位置,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平等机会。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充分地体现出尊重,每一个孩子都能或都有机会得到最棒的评价。班级和学校每天都选最优秀的学生,班级被选上的要持缎带并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学校优秀生则要把放大的照片持在橱窗里。这种选优人人有份,不只限于学习好的孩子。美国的一位留学学者还谈了他的亲身体验,说是每有文艺演出时,全体学生都能上台表演,只要你想表演就可以登台,节目内容,形式。道具都是自己设计确定。给所有学生一个机会,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这是我最想说的话。我在和都艳搭班的时候,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她在这一点上就做得非常好。每次学校搞活动时,她总是在全班先进行评比,让学生打分,她只负责监督和记分,每个人上台表演完后,学生即时打分,然后一组一组举手投票,她来统计,一点也不嫌麻烦,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都有机会上台锻炼,我觉得她就非常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勇敢、自信的能力。
用本书中一段话来结束吧: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天才与凡人的不同在于他能够特别执着,特别能够关心别人关心不到的问题,并特别能够在谋求解答的过程中忍受一般人不易忍受的煎熬。中国另一位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不想当天才,但求无愧于学生。农耕经济时代,知识积累缓慢,为师者治一经可终身受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划分趋细,为师者研一科尚应付裕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呈爆炸之势,为师者须终身学习。“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曾被奉为至理名言。今日来看,犹有不然。如果教师所有乃一桶死水,非学生所需之水,多又何足喜?少又何必忧?教师之水,应为活水,犹如江河,连接湖海。不虑枯竭,不忧败腐。则惠赐学生者,必新鲜而充沛。欲拥有活水,需广开泉源。泉源何在?书中也。
看过“心理健康读书心得体会”的人还看了:
1.有关健康读书心得体会3篇
2.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心得体会3篇
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