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致辞讲话 会议发言稿内容

政务服务会议讲话

作者:周武林 发布时间:2025-07-04 21:25:39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抓手,是建设民主、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下面就是皮学网小编给大家整

政务服务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央和省深化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有关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革创新,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显忠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以来我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我很赞成,尤其是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信息化提进度,标准化求精度,体系化抓广度,政务公开谋深度。我想各地、各单位要贯彻落实好,谋划好。楠烽同志对20xx年度全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表彰和通报,我想对先进表彰大家要有对标意识,看齐意识,找差补缺,继续努力,向先进看齐。下面,我就做好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xx年我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要充分肯定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深化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成效显著的一年。这一年,大家围绕“环滁皆美”奋力工作。从办件上可以看出,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总共办了660万件,集中收取税费近175亿,其中仅市级政务中心就办理了各类审批事项116万件。政务公开工作发布信息22.7万条,这些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回顾去年的工作,可以说改革创新动力足。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四个一律”、“两个全程”要求(即:凡国务院、省政府取消的项目,我市有对应项目的一律取消;下放到市级的项目,一律做好承接落实工作;下放到市级以下的项目,一律做到应放尽放;取消和下放的项目,一律在第一时间衔接落实。加强全程监管、全程服务),市直单位取消13项、承接2项行政审批项目,将113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落实到位。

二是大刀阔斧改革商事登记制度。通过降低商事主体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金认缴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推行“先照后证”,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市场活力进一步迸发。不动产登记改革全省领先,全省首份不动产权证书在我市中心颁发。

三是“网上政务超市”建设步伐加快。在12个窗口开展单一项目网上审批试运行,大数据库基本建成,导入人口、车辆、企业、土地登记信息等825万条。预计今年6月份,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一年,深化公开见效实。全市政府信息发布内容不断规范,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由重数量多少到重质量效果的转变。20xx年,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7万条,其中重点领域信息9.9万条。20xx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实施《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做到及时回应,及时公开,消除社会上的不实传言,及时解释和回复相关的咨询。

这一年,优化服务成效显。全年市本级中心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16万件,日均4600余件,集中收取税费114亿元;以97分的全省最高分通过安徽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验收,并获“全省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全市有5个行政审批窗口和5名窗口工作人员获得“全省最佳服务窗口”和“全省最美服务之星”称号;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社等机构开展的20xx年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典型案例展示活动中荣获“百优”称号。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克服。政务服务上,一是少数部门思想不够解放,项目进驻不到位。一些部门总能找出“不是审批项目、审批办件量少、单位人员不够”等种种借口,不愿入驻大厅,或项目进驻不到位。甚至有少数部门借机构改革之机,审批项目、人员、环节向后撤,让企业和群众“两头跑”。虽然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做法,有些地方把大厅取消,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对于我国现在的国情还是为时过早。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厅,我们一定要坚持好,完善好,巩固好,方便群众办事;二是部门不能全力支持窗口工作,不仅前台保障不到位,甚至要求窗口围绕科室转,对窗口工作造成负面影响;三是部门对窗口疏于管理,窗口自身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不足,导致出现“慵、懒、散、慢、乱”现象,在这里我尤其要说,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不仅是为本地人民群众服务,还有外地来办事的同志,所以我们的窗口工作人员还要有进一步提高讲普通话的意识;四是项目办理流程仍不够优化,还存在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要进一步提速提效。政务公开上,一是重视程度不足,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县市区和单位的网站没有及时更新,在省级监测中成绩很不理想,拖了全市的后腿;二是工作运行缺乏长效机制,公开效果不理想。有的单位内部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固定,工作衔接不顺畅;三是信息发布避重就轻,公开程度低。尤其是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有时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存在以应付检查为目的公开的现象;四是缺乏监督保障机制,运行体系不健全。我们在20xx年要以问题为导向,弥补短板更好的工作。

自去年1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文件,对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以及推进网上办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已成为顶层设计的重点工作,我们要依托大数据库和“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巩固在全省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系统中的领先地位,增加在全国同行业内的影响力。特别大数据库建设中有些数据目前还是碎片化、区域化,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所以任务依然艰巨。

二、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开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一)着力在“两集中,两到位”上下功夫。

一要扩大服务范围。在三轮“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基础上,按照“大厅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内审批快”的要求,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升级,推动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办理,向省中心学习,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

二要确保项目进驻到位。市直各部门要摆正为民服务的位置,在项目进驻上,做到“两个不得、三个必须”:不得以不是审批项目为借口,拒绝进驻中心;不得以单位人员少为借口,拒绝进驻中心;外地中心有进驻的项目,我市必须进驻;承接下放项目必须进驻;关联审批服务的中介服务必须进中心。各部门要将审批服务的实体性职权前移到窗口,坚决杜绝“名进实不进、人进权不进”等现象,决不允许将窗口变成“收发室”和“中转站”。

(二)着力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一要进一步加快“网上政务超市”建设。去年李明书记来政务中心调研时就提出“网上政务超市”建设要与三严三实同步建设,目前来看,我们的进度滞后了,主要原因是程序要走,数据要收集,软件要开发,下一步工作还要加快。

二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根据新常态下“放、管、服”特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保留的,严格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

三要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要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探索企业注册前置审批、注册登记、运行服务全流程通道建设,资料一次提交,全程共享,审批结果前后互认、直接采信,推动建设更加宽松便捷的营商环境。

四要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联合审批。要巩固并优化基建联合审批平台,建成并充分运用好网上联合审批服务系统,试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做到流程最优、时限最短、手续最简、监督最严。

(三)在深化政务公开上下功夫。

2016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紧抓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高规格出台有利契机,在深入贯彻上下功夫,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强化监督,稳步推进。

一要继续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权力清单制度要严格执行,清单所列十项权力的运行结果,都要主动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相应栏目实时公开。决策公开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实施细则的通知》(滁政〔20xx〕78号)要求,决策前公布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决策作出后,按照规定及时公开议定事项和相关文件。政策解读按照谁制定谁解读的原则抓好,政府办把关,上政府相关会议之前做好解读准备,解读形式要多样化;新闻发布会不要局限在重点领域信息,只要是社会关注高的、与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重要事项,都可以利用新闻发布会这个手段向社会传递信息;舆情收集与回应要及时、主动,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要按程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二要强化重点领域信息发布。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有了制度,还要形成常态,单位内部要形成一套主动公开、及时公开的制度,分管领导要做好协调、督促。20xx年承担重点领域信息发布任务的19家市直单位要抓好信息发布质量,切实履行好职能,加大公开力度,丰富公开形式,让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到位。

三要补齐企事业及基层工作短板。对于公共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要组织编制公开服务事项目录,完善具体办法,切实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对于基层政务公开,各地要制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推进办法,县级政务公开办公室要切实做好对乡镇等基层政务公开的监督、指导等工作。

(四)着力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

一要持续深化对标赶超活动,提升服务水平。20xx年是对标赶超活动的全面见效年,成效明显,得到市委李明书记的批示肯定。2016年,要将对标赶超活动继续深化下去,做到对标赶超常态化,关注业内改革动向,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消化吸收,博采众长,努力打造成行业标杆。

二要提升标准化,固化改革创新成果。今年,市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探索建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基础的全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实施情况督促检查,结合改革进展及对标赶超成效及时修订、完善标准,促进标准化水平再提升,提升滁州中心在全国政务服务系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着力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一要加大推进力度,促进硬件升级。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到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工作对于提升群众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必要的硬件设备要配备到位,还要完善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考核保障等软件建设,实现基层中心软硬件水平大提升。

二要做到“应进俱进”,推进“实心化”改革。县级中心要围绕“对标赶超”,进一步优化服务;乡镇中心实施“站所集中”工程,即把“七站八所”服务事项集中到中心办理,确保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站所全部进驻服务大厅;村级实施“干部下楼”工程,村干部全部在服务大厅办公,“零距离”群众服务。

三要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正在推进的第八轮流程再造工作,健全社管网络体系,推进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大网上监管力度,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政务服务网络体系。

三、统筹协调,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近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已经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全省唯一的《政务服务》杂志也是让我市承办。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再接再厉,继续保持浓厚的氛围,把品牌擦得更亮。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发力。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抓、亲自问、亲自查,把压力传导下去;分管领导要深入研究、熟悉业务,亲自协调,抓实、抓具体;各级服务中心要把部门协调难度大、政策关联度高的改革举措作为重点,谋划改革举措出台时机和节奏,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强化监督检查,落实责任。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分值权重。20xx年度,市效能办要加大政务公开工作的效能考核分值,加大日常督查考核力度,至少每半年对市直部门和县市区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后进的要进行专题通报。要对改革推进情况定期督查督办,最好每季度一次,要下督办函,该通报的通报,必要的时候进行问责。

(三)严格考核考评,奖优罚劣。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和政务公开办公室要用好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依法行政考核、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抓手,细化、优化考核办法。在制定今年的工作要点时,既有规定动作,又允许各地各单位增加自选动作,调动积极性。各级中心运用考核手段时,不允许搞平均主义,要切实考出差距,评出档次,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

(四)积极主动作为,提升水平。以来推进政务服务、深化政务公开已经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顶层设计的常态,也是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这项工作还有很多领域需要去探索、去研究、去提升,所以我们从事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的同志应首当其冲,勇于替党委、政府挑担子,

同志们,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希望我们从事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创新的工作理念,务实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敢做敢为、善作善为,为我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不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而辛勤工作,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为我市冲刺全省第三,建设环滁皆美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