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其职责之一是为领导服务,那么秘书的礼仪规范标准是什么?下面皮学网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礼仪规范标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秘书礼仪标准介绍 1.秘书礼仪概述 礼仪是指在社
1.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
正确的站、坐、行姿态是其他礼节的基础,是举止正派的表现。
正确的站姿关键要把腰挺直,收腹、挺胸、收臀;头要正,要有向上顶的感觉,目光平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腿要并拢,脚后跟要贴紧,脚尖微微外撇。
男性的腿可以分开一点。不可以靠着墙或门框站着,这样容易让人觉得散漫、懒惰甚至不正派。从上身看,正确的行姿要基本像站立一样挺拔,重心略向前倾,双臂自然摆动,双眼目视前方,头要端正。步幅可以根据个人的身高来调整,身高腿长,步幅就大,个子矮小,步幅就小。另外,服装也影响行姿,女性穿裙装,走路忌讳八字脚、驼背含胸。
在公务场合、涉外场合,坐姿一定要端正。正确的坐姿是:
落座轻稳,坐下后不松懈。特别是坐沙发时,不能像抽去骨头似的堆在那里;双肩平正放松,两手自然放于腿上,也可以一臂弯曲放在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
男性双腿可以分开约一拳的距离,女性腿要并拢,绝不能叉开腿坐,特别是在穿短裙时更要注意;也可以双腿斜向一方,双脚交叉,双膝靠拢。
在一般场合下,跷腿是可以的,但不能抖腿,更不能把鞋挑在脚尖上。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坐椅子面积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如果对方是很重要的客人,与之谈话时,身体可以略略向前倾,而不要靠椅子背。
2.手势的运用
适当地运用手势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频率不可以过高,幅度不宜过大。在涉外场合中,还要看交往对象。
英国人较为拘谨,举止较为沉稳,幅度小;
美国人大多性格外向,手势幅度相对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一些习惯性的手势,在涉外场合最好不要用,以免引起误解或造成失礼。
指示的手势应该使用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张开来指点远处的事物或人。要指出近处文件中的某行字,可以使用右手食指。与阿拉伯国家或者印度人打交道时,一定不要使用左手做这些事情,因为他们认为左手不干净,用左手是对他人的冒犯。
表示胜利和成功时:右手食指、中指向外伸出,构成一个英文字母“V”字,用以表示胜利。运用这一手势时,一定要使掌心向外。
表示事情顺利时:有些人爱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伸出,表示“OK”,一切顺利,在美国可以这样示意;在日本则表示钱;而在南美洲的巴西,则表示非常下流的意思。
指点自己不要使用右手食指或者大拇指,这样会显得很粗俗。在与外宾谈话当中,若涉及自己时,可以伸出右手,手指并拢,手掌朝向身体,轻轻按在左胸前,这样既文明又显出自尊自信的内在修养。
当然手势的运用也要因人、因场合而定。秘书自己要处理好,在必要时也要提醒领导。
1)伸食指以食指指人,很多东方国家认为是不礼貌的,在西方国家则认为这是批评、嫌恶被指之人,在我国,却只是指一下罢了。弯曲食指,我国表示“9”,到了美国就成了召唤人了。竖起食指,除了像我国习惯可以表示“1”以外,法国人以此表示“请求提出问题”,缅甸人以此表示“拜托”,新加坡人以此强调重要性,在澳大利亚,却表示“再来一杯啤酒”。
2)伸拇指翘起拇指,可表赞扬之意,亦可表“为首”、“为大”。但在澳大利亚,这有恶意骂人的含义,意大利人又以此表数字“尸,而英国人则表示他想搭车。
3)其他指势竖起二指呈“V”型,我国表示“2”,英语国家表“成功”、“胜利”;但手心向内的竖起二指却是侮蔑性的。拇指食指曲成圆圈,掌心向外,再竖起另外三指,便是“OK”手势,这在美国表示同意首肯,在法国表示“o”,在印度表示正确,在泰国表示“没问题”,在日本、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表示引诱女人,在突尼斯表示傻瓜、无用。此外,表“5”以上,“10”以内的数,外国人不用一只手比划,当然也不明白我国用一只手表示的这些意思。
4)左手在许多地方,人们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因此必须以右手为尊,右手为贵。不能以左手收受礼物、递接东西,不能以左手吃饭。在印度、泰国、印尼、阿拉伯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都如此。
5)其他动作我国年长者抚摩小孩头顶以表喜爱,而在佛教国家则万万不可。阿拉伯人喜欢触摸对方,并闻对方的气味。我国以点头表同意,摇头表否定,但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尼泊尔等国恰好相反,点头否定,摇头才是肯定。日本人点头不表同意,只表理解,而阿拉伯国家点头只是礼貌而已。
双臂交叉置于胸前,许多地区认为既不雅观亦无含义,而斐济却以这一身姿表示对说话者的倾听和敬重。招呼饭店服务员,西班牙人吹口哨,非洲人敲打桌子,这在他们都是合乎礼仪的。
3.适当的表情
在涉外活动中,秘书人员的待人态度和表情异常重要。可以说,秘书是组织形象的代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会通过秘书的形象反映出来。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公务注视。在公务活动中的严肃场合,目光应该注视对方双眼以上的额头部位。
②社交注视。在社交场合,目光应该注视对方双眼以下、下颚以上的部位。
③亲密注视。这种注视适用于亲朋好友之间,或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即目光注视对方的上半身。
场合越是严肃,目光就越是不能到处游动,越要稳定一些.
微笑的人使人感到和蔼可亲,可以信赖,让人紧张的心理为之放松,所以,国外的单位都把微笑作为雇员接待顾客的重要礼节。
能够微笑着接待来访的客人,并不容易做到,这需要经过一番训练或者磨炼才能做到,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客人。
4.进餐礼节
(1)饮酒礼节
中餐餐桌上可以同时上啤酒、白酒、葡萄酒,西餐餐桌上只上葡萄酒。
中餐的礼节之一是向客人劝酒敬菜,客人喝得多,主人会觉得有面子。
西餐礼节是分餐制,主宾互相敬酒,但不劝酒。主人认为客人喝多少酒是客人自己的事情,应该尊重客人的选择。这点上,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中餐礼节
中餐最为重要的礼节是使用筷子的礼节。
有六个方面的禁忌应予以注意:
第一忌讳把筷子插在饭碗里;
第二忌讳用筷子敲打餐具;
第三忌讳吸吮筷子后再去夹菜;
第四忌讳使用自己的筷子为客人夹菜;
第五忌讳夹菜时在盘中翻检;
第六忌讳连续夹菜而不用饭。
建议在宴请外宾时,不要为他们夹菜,哪怕是使用公筷。为了表示热情友好的礼节,可以向其介绍各种菜肴的做法、口味,随其选择。
中餐的汤很烫,和西餐完全不同。汤上来之后,应该提醒外宾注意这一点。不能用嘴去吹凉或者使用勺子来回搅。放在一边稍微凉一凉即可。
(3)西餐礼节
首先,要了解西餐的“4M原则”:第一:Menu,精美的菜单;第二:Mood,迷人的气氛;第三:Music,动人的音乐;第四:Manners,优雅的礼节。西餐宴会自始至终要贯穿这"4M原则”
其次,要重点了解其中的第四个原则,即“优雅的礼节”。西餐桌前的一举一动,都有讲究的礼仪规范。现简单介绍如下。
1)入席:赴西式宴会应首先向女主人招呼握手,然后再转向男主人,这是西方的习俗,颠倒了次序是失礼的。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则是女主宾。男宾入席时如发现左边有女宾时,应替女宾拉开椅子,待其就座后,方可自己坐下,女宾此时也应表示感谢。
西式宴会上一切以女主人的行动为准。女主人如起立迎客,或举杯祝酒,大家都应陪同起立、举杯,以示礼节。
2)餐巾:餐巾是西餐特有的。入座后摊开餐巾或离座前收起餐巾,都要以主人为先。干杯、致词,或中途要临时离席,可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宴会结束离席时,应将餐巾大致折叠一下放在桌子上,表示不想再吃了。用餐中途可用餐巾轻轻擦去嘴边和手上的油渍和脏物,女士要注意擦嘴时不要让口红弄脏餐巾。不能用餐巾来擦餐具和桌子。
餐巾的使用方法
当作指挥信号。西餐的一个礼节是一切听从女主人的安排.宴会开始的信息是女主人拿起餐巾,结束的信号是女主人拿起餐巾沾沾嘴,然后把餐巾放在桌上。
用来保护服装。餐巾打开后对折,放于大腿上,用来保护服装。不能围在脖子上或塞在衣扣里。
餐巾只能用来擦嘴、擦手指尖,而不能用来擦脸和脖子。
3)刀叉的使用:西餐的餐具是刀、叉、勺。左手持叉,右手持刀或者勺。
刀叉不可以碰响餐具,不可以手持刀叉比比划划。
咖啡勺、茶勺只能用来搅拌,而不能用来盛咖啡或者茶来喝。刀叉是西餐中最主要的进餐用具。习惯用法是左手持叉,右手握刀。欧洲式吃法是:左手用叉按住食物,右手将食指按在刀背上,用刀把食物切成小块,再用左手握的叉子叉住切下的小块食物送人口中,切下一小块吃一小块。美国式吃法稍有不同,即按上述方法将食物切成小块后,将刀斜放在盘子上,腾出右手改持叉子将小块食物送人口中,甚至可以将叉齿向上,把食物铲着送人口中,然后,叉子再改用左手持,右手再持刀切割,周而复始。不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切割一块吃一块,而不能将盘中食物先全部切碎,再持叉一块接一块吃。有的食物如用叉子可以分割,就不一定非用刀不可。
盘中的食物如需推移,应用刀推移,必要时可用左手持刀推移。不能转动盘子以转变食物堆放的方位。所有的食物,都要用叉子取食,切忌用刀叉着进食。吃面条也是用叉,但要用叉卷起来送进口,不可挑起来吃。刀、叉等餐具用毕后,要放置于盘碟上,不能放在碗内。
刀叉取用的顺序,按上菜的顺序由外向内取用,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用完后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央,刀右叉左,叉面向上,汤匙把向着自己,表示用餐完毕,服务员见了会将餐具撤走。如有事暂离餐桌,可将汤匙斜放,刀叉交叉摆放在盘中或摆成八字形搁在盘边,刀叉头均朝外,这表示还没有吃完,服务员就不会来撤去餐具。千万不要把刀叉并在一起横放在盘子上,头向左前方,刀刃对着自己或他人,这是西餐桌上的禁忌。
4)就餐:西餐的菜肴由左边上,饮料由右边上。大型宴会通常由服务员用大托盘托着菜肴至宾客面前,由宾客自己取食。宾客对每一道菜多少总要取一点,放人自己的盘中,尽量不要多取吃剩。西餐的上菜顺序是:面包、汤、各类菜肴、甜点、水果、咖啡或红茶。正式宴会的内容可能更加丰富。
因此,出席西餐时应先熟悉一下菜单,不要一上来就吃饱,接下来就无法应酬了。
5)汤:除主食外,西餐的第一道莱往往是汤。在主人拿起调羹(汤匙)以前,客人不得先动手食用。汤上来时,应用右手持汤匙,先斜斜地沉人汤碗,再由身边往前向上舀出,而不是由外向内舀汤的中式吃法。这时要注意的是汤匙不可盛得太满,不要让汤水滴下来。喝汤时,要从匙的旁边喝,不要从顶端喝。第一次舀汤宜少,先尝试温度,温度适宜时,连匙带汤一起送人口中,而不能啜,更不能啜出响声,也不能一匙汤分几口吃完。如汤的温度较高,应待它自然冷却,而不要用匙任意搅和或用口吹凉。汤匙接触碟子时,尽量不要发出声响。汤将喝完时,可用左手持汤盘向外倾斜,以便取剩在盘底的汤。有的宴会用两侧有耳的杯盛汤,这时,可用两手持杯耳,端起来喝。喝完汤,汤匙应搁在汤盘上或托汤杯的碟子上,汤匙应指向自己。
6)面包:属于主食。一般西餐中,面包在宴会开始前5分钟先摆上餐桌。但在正式宴会上,面包是等喝完汤后才开始吃的。吃面包时,不能用刀切割面包,也不可用口咬,而应用手撕成小块吃,吃一块撕一块。如果要涂牛油或果酱,不可先涂整块,再撕下来吃;而是先撕下小块放在餐碟上,再用刀把牛油或果酱涂在小块上,送人嘴中一口吃下去。不能一次只吃半口,又剩半口接着吃。不能拿自己用过的牛油刀到牛油皿或果酱皿里取牛油和果酱。
如果吃面包配汤喝,应一口面包一口汤交替着吃。撕面包时,碎屑应用碟子盛接,不要弄脏餐桌。用叉子叉着面包吃或把面包浸在汤里再捞出来吃,都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如果是法式面包,则可以在面包上先涂上几口都吃不完的一大片牛油或果酱,然后再撕成一块块来吃。
7)蔬菜和色拉:配制在主菜里的蔬菜都可以吃,如菜叶太大,应用刀在盘中切割,然后再用叉子送入口中。色拉用叉子铲着吃。青豆等豆子可用叉子先压扁,再用叉面舀起来吃,不要一颗一颗叉着吃。小片的番茄、芹菜条可用手拿来吃,也可用叉取食。玉米段插上牙签、木棒,可以拿起来啃,当然也可用刀叉弄下玉米粒后,再用叉舀着吃。
8)鱼、虾、海鲜
在正式的西餐宴会上,有时第一道菜可以是开胃小菜(小吃),主要有虾、海鲜、蜗牛等。但鱼总是在汤后面上来的。吃鱼片,可持叉进食,少用刀。如吃一条完整的鱼,应先将头、尾、鳍依次切除,推在盘子一旁,再用刀将鱼身的上层肉轻轻切割成小块,再用叉子叉小块鱼肉吃。吃完鱼的上层肉,切忌翻身,应用刀叉把鱼的主骨从左侧挑起放在盘子边缘,然后再用同样方法吃另一半。要用刀叉去除鱼骨,不能用手代劳。如吃到骨头,不能用口吐出,而应先用一手掩口,再用另一手拇指自唇部取出,也可吐在叉子上再放到盘子里。如鱼盘里附带有柠檬片,可用刀叉挤汁将其汁液滴在鱼身上以去腥味。如吃贝类海鲜,应以左手持叉,刺其肉挑出来吃。如吃龙虾(一般是去头的),应以左手持叉,叉起虾尾,右手持刀,插进尾端压住虾壳,再用叉将虾肉拖出来切食。龙虾脚可用手指撕去壳再吃,吃完后用送上的放有柠檬片或花瓣的水盂洗手指,切不可把这盂水喝了。
9)肉类:西餐中的牛排,其熟度通常分为四种:带血的、半生的、七成熟的、熟透的。如服务员问你“要几分熟的牛排”,你要一次回答正确,否则你不敢吃或让人去重烤,都是失礼的。切牛排应由外侧向内侧切,如一次未切下可再切一次,但不能像拉锯子似的来回切,也不能拉扯。切下的肉大小要适度,不要大块往嘴里塞。猪排和羊肉都要吃熟透的,吃法与牛排相同。吃烤鸡或炸鸡,也用刀叉。如果是整只的雏鸡或乳鸽,可先将它自胸部剖成两个半块,然后用叉压住,用刀割下腿肉和胸肉吃,不要去翻身。嚼肉时,双唇应合拢,不要有响声,口中食物未咽下,不要再往嘴里塞。遇有骨头,也不能吐,处理方法与吃鱼时相同。
10)甜点:吃点心要用点心匙和中号叉子。一般蛋糕和派、饼,可用叉分割成小块,较硬的可用刀切割成小块,都用叉子叉着吃,也可用叉面铲着吃。吃三角形蛋糕要从顶点一头开始吃。冰淇淋、布丁等较软的甜点,可用匙取食;如小块硬饼干,可用手取食。注意不要让蛋糕屑、奶油等沾在嘴巴边,也不要用手拿点心给别人,可用叉或刀托着送过去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