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班级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以下是皮学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后,一方面由于学前段的教育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年级的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动,加上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学生会很难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方法。通过习惯养成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三、本学期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要求:
行为习惯:
1、尊敬国旗国歌
2、讲文明懂谦让(十一月重点)
3、维护公共卫生(本学期重点)
4、课间午间活动正常秩序(本学期重点)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学期重点)
6、孝敬父母(本学期重点)
学习习惯:
1、做好课前准备(九月十月重点)
2、写字姿势:一拳一尺一寸(本学期重点)
3、上课听清老师的要求,发言先举手(本学期重点)
4、与书报交朋友(本学期重点)
卫生习惯:
1、卫生好习惯(本学期重点)
2、小学生卫生习惯(本学期重点)
3、讲究个人卫生(本学期重点)
四、教学措施:
1、新生入学一月内加强各项习惯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开学一周内集中训练学习常规。
2、寓训练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习得习惯,体会到小学学习的乐趣,热爱学校生活。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渗透小学生日常行为要养成好习惯的思想。
4、做好家长工作,家校联动,向家长讲明习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家庭巩固各种正确的习惯。
5、努力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