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政治教师 ,在新课改背景下理应是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因为一个充满人格魅力、深受学生爱戴的 政治教师 ,可以更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皮学网带来的高中政治教师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政治教师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经朋友推荐阅读了周文杰、范彦君主编著的《人人要读经济学》,它以中国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发现原来课堂上一些感到很难理解和说清楚的问题竟然可以这样讲。作者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把经济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中,行文如行云流水,清晰透彻,妙趣横生。
通过阅读本书,使人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并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用经济学观点看待生活的视角。全书共分十二章,涵盖了经济学的完整框架。前五章为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价格、供求、消费者、市场失灵和博弈等。后七篇主要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讲述了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股票市场、宏观调控和国际贸易等等。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通过散文式的描写变得生动起来,真正让人感到举重若轻。
教高中政治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本中的经济学原理与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总是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手中的参考书无法帮助教师向学生解释这种差异的存在。而《人人要读经济学》这本书就如一本经济学的散文集,“形散而神不散”。形式虽然“散”但经济学的脉络不散。它对高中政治教师的价值在于,我们可以直接将一些事例有机与运用到课本知识教学中。
而且本书依托我们许多人亲身经历的经济元素、经济现象来解释枯燥的经济学原理,穿插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中外故事,十分适合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作为参考资料。而且本书贴近生活实际,众所周知,需求定律是经济学中最为核心的灵魂思想,倘若离开了它,我们的经济学似乎也就不存在了。在认识需求定律时,我们必须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需求量是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它是由价格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如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为什么价格下降反而销售量也下降的问题,本书告诉我们这是“吉芬现象”,吉芬物品的存在应当是有条件的,理论上当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时,很难会有违反需求定律的吉芬物品存在,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存在并没有违反需求定律。
又如对当前国家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本书也用事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如“国之税收,民邦之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百姓幸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那么是否税率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呢?本书用拉弗曲线解释了应该征收多少税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税收增长高于GDP增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国家为什么在目前要通过结构性减税来扶持中小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好的分数,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经济学主要原理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在解释经济学现象,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其实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的专家和政治家,而是高素质的公民。让大家像经济学家一样观察和思考,让大家通过课本原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经济学的知识,终身受益。所以,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当我读完《人人要读经济学》这本书后,认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也是一本有益于教学的课外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