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下面小编带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心得体会党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同志们: 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4月至12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谋在实处、干在实处、落到实处。
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狠抓关键、重点突破,敢于担当、勇于创新,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实践证明,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脚踏实地、敢痛敢拼干出来的,唯有苦干实干,才能取得成功、赢得发展。当前,面对全国“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巨大,虽然存在宏观经济形势等客观因素影响,但也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不求实务实,不苦干实干,不积极作为有关。特别是“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主观原因表现比较明显:一是能力不足、观念不新,新常态下没有进入新状态,面对新问题和新要求,变得束手无策;二是士气不振、心态不正,以个人得失为重,喜欢当“评论家”,不愿当“实干家”,没有担当、不肯作为。
今年以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委秘书长、原市委书记刘奇凡,市委书记、市长夏庆丰,市委副书记阳向东等领导相继到我县调研,对我县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全县各级干部群众鼓劲加油、增添信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几位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敢想敢干、能闯能拼的精神状态,切实做到“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以广大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求实务实苦干。
(一)要在加速发展上求实务实苦干。发展是第一要务。近年来,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全省、全市相比,差距还较大,据统计,2014年全县GDP仅占全省的0.72%,全市的11.16%;财政总收入仅占全省的0.38%,全市的9.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1元,低于全省2770元、全市4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1元,比全省少380元、全市少350元。要缩小差距,唯有务实苦干。我们要以实施“三年大会战”为总抓手,着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能源、大服务”四大产业,全面深化10项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三年大会战”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列出的125项重点项目,严格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实物化落实,特别是县政府各分管领导,要强化指标意识,以数据指导工作,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招商引资、二产、三产等经济工作的调度运行,全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在增比进位中不掉队。
(二)要在精准扶贫上求实务实苦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组织考察团到福建宁德进行了专题考察并召开座谈会,相继在石阡县和晴隆县召开了精准扶贫会议,对全省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了“33668”扶贫攻坚计划,明确了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帮扶我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开展了精准识别工作,按照2736元新扶贫标准,全县还有贫困人口5.45万户19.5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1.6%,贫困村250个。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差距较大,任务艰巨,唯有务实苦干。我们要认真学习福建宁德扶贫开发经验,牢固树立“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后发可能先至”的思想,以实施“33668”计划为抓手,着眼长远打基础、搭建平台兴产业、完善机制强保障,严格按照“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实施好“六个小康建设”,突出“大健康、大旅游、大能源、大服务”四大产业“造血式”扶贫,落实好集团攻坚、“4321”结对帮扶等机制,做好与江苏张家港市、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接协调,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确保扶到实处、取得实效,实现今年甘溪、夹石、思渠、中寨4个乡镇和全县整体“减贫摘帽”,以志在必得的勇气撕掉贫困标签,在全面小康“三个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县都不能少、一户农民都不能少)要求中不拖后腿。
(三)在生态文明上求实务实苦干。我县生态良好,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战略资源、生态优势是我们最宝贵的发展优势。从今年以来公布的全省88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情况来看,我县连续处在10位以前,而且处处青山、处处碧水。但是,从2009至2013年《贵州省环境质量公报》中的数据看,我县境内乌江两个断面监测显示连续5年受到总磷污染,为“劣V”水质类别,对此省委、省政府也着手治理,在乌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改革。总体来看,虽然我县生态良好,但因山高坡陡、土劣地浅,蓄水保水能力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石漠化现象比较突出。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中心工作,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树牢“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意识,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县创建和“生态文明我先行”系列活动,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深入实施绿色沿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继续推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抓好乡村绿化、城镇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四大工程”,扎实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执行环境监管“六个一律”,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杜绝“黑色GDP”、全力做大“绿色GDP”。
(四)要在深化改革上求实务实苦干。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正如小平同志所讲,“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锐意改革创新,落实改革举措,2014年度获得全市综合改革奖,创造了农村集中建房、“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的“3+1”中小企业融资等“沿河经验”、“沿河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当前,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推进步伐更加艰难,我们要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全面推进以产业发展、地域托管、体制机制、服务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开发区综合改革,完成乡镇规划管理委员会、“小部制”改革、农村集中建房、农业园区建设、“雁归工程”、乡镇“综合执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定风险评估等8项乡镇转型升级改革任务,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生态文明示范、市场经济发展、财税金融、新型城镇化、公共事业发展、宣传文化旅游发展、社会治理、监督检查、党组织建设等10大重点领域30项改革,出好“作品”、交好“作业”。
(五)要在扩大开放上求实务实苦干。随着今年沿德、沿酉高速公路建成开通和乌江航道提级通航,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县正从贵州的“边沿”变为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势必为我们对外开放带来前所未的有机遇。一方面,要用好乌江航道。据有关统计,现在的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内除贵州省和云南省以外,其余省市的货物运输中水运约占4—50%,成本为0.03元/吨公里,分别相当于铁路、公路运输成本的五分之一、六分之一,我们省的水运成本为0.15—0.25元/吨公里,分别比铁路、公路运输低45%、85%,而水运仅占全省货物运输的2%,可见水运发展的潜力巨大,而我们正具备这个独特的优势。要利用独特的优势,积极争取建设乌江航运港口和沿江码头,加快推进官舟、沙子、坝坨等物流园区建设,真正把乌江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黄金水道。另一方面,要抓好招商引资。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时空距离的全面缩短,我县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更加显现。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强与成渝经济圈、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黔北综合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点任务,跳出传统的招商引资路径依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几次有影响、有特色、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有战略眼光、有发展实力的投资者落户沿河。
(六)要在夯实基础上求实务实苦干。近年来,经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从2014年9月全省公布的小康统计监测报告看,我县居民出行便捷指数为47.6%,与小康指标相关52.4个百分点;医疗卫生发展指数57%,与小康指标相差43个百分点;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和谐为38%;还有近15万人没有喝上安全水,人均保灌面积仅0.29亩,等等。与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坚持改善基础条件先行,抢抓“十三五”规划发展机遇,重点抓好高速公路、过境铁路、乡村油路、水利、通讯、能源、生态“发展七张网”建设,统筹医保、社保、贫困人口低保“民生三张网”,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七)要在信访维稳上求实务实苦干。稳定压倒一切。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各项规定,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了“和谐库区”建设经验,两大电站顺利建成。但是,随着发展的加速,各种矛盾纠纷集中凸显。从4月7日以后各乡镇和部门排查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情况来看,矛盾纠纷的化解率只有57%,信访问题化解只有15%,积案化解只有59%,有200多个重点人员。可见矛盾错综复杂,压力十分巨大。我们要汲取“4·07”案件的深刻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信访维稳各项工作。一要把好“六个标尺”。以“零发生”为标尺狠抓进京非访治理,以“零遗漏”为标尺狠抓矛盾问题滚动排查,以“零失控”为标尺狠抓重点人员疏导稳定,以“应评尽评”为标尺狠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事要解决”为标尺狠抓矛盾问题及时就地化解,以“处早处小处快”为标尺狠抓突发事件处置,集中精力开展“信访维稳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二要做好“两个遍访”。县级领导要按照联系乡镇的统一安排,深入乡镇帮助解决信访维稳问题,做到遍访贫困村、上访村;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率先垂范,组织班子成员深入村组,遍访贫困户、上访户。三要开展好“两项活动”。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暨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大接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和“学政策、讲政策、用政策”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和群众法治意识。四要集中解决好“五种问题”。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分类梳理、分类汇总,具体研究、分别处理,集中答复一批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一批民生问题,集中化解一批疑难问题,集中疏导一批无理问题,集中打击一批违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