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致辞讲话 会议发言稿内容

双拥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作者:张久群 发布时间:2025-05-28 18:30:05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团结和动员广大军民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一项重要工作。下面是皮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双拥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双拥领导小组会议讲话(一): 尊敬

双拥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尊敬的亿龙书记、海兵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以“创建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为主题的新一届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于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驻衡部队全体官兵,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衡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在双拥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给予无私援助的驻衡部队官兵表示亲切的慰问!刚才志刚市长作了很好的讲话,等一会,亿龙书记、海兵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衡阳是一个驻军大市,有团以上单位45个,历来具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思想,大力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雁城大地的拥军热潮持续高涨。市委亿龙书记、海兵市长一贯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刚到衡阳任职就提出衡阳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并亲自率队到驻军单位走访调研,为部队建设倾心尽力、排忧解难,解决了制约部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改建等瓶颈问题,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各级党委、政府视武装工作为分内之责,用真情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为驻衡部队加强全面建设、投身强军实践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管武装氛围浓、举措实、影响广的成果逐步扩大,兴武备战、富民强市的价值追求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我市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教育、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涉军维权以及指挥训练等做法得到上级肯定并被转发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各职能部门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我们驻衡部队广大官兵视驻地为故乡,在积极投身强军实践的同时,以建设家乡、捍卫家园的使命担当,认真践行我党我军宗旨,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积极参与和支持衡阳经济社会建设,自觉服务衡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特别是在执行防汛抗旱、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联勤19分部坚持在常宁瑶乡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建立了两所“八一”希望小学,空八师干部邹肇壑建立助学网站的典型事迹被军内外媒体广泛宣传,空军气象训练基地主动参加全市各类文明创建活动,防空旅积极响应地方请求定期组织官兵为驻地血站献血,后勤保障旅为人民群众修建爱民路,警备区发动各县(市、区)人武部共建立了14个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和扶贫帮困点,驻衡各师(旅)级单位广泛开展“2211工程”扶贫帮困活动,分别与一个行政村建立了扶贫帮困对子。衡阳武警支队积极投入处突维稳工作,武警消防支队扎实开展清剿火患战役,41集团军工兵团和各驻衡部队充分发挥人才、装备优势,在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抗冰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强军目标,着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做好拥政爱民工作,为实现“提升新标杆、打造升级版”和建成“小康衡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驻衡部队讲三点意见。

一、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双拥工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独有政治优势。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是贯彻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指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贯彻这一战略,既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又要以强大的国防实力作后盾。当前,我们所肩负的改革稳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面临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严峻而复杂。“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恢弘气势和伟大力量昭示我们,大力加强双拥工作,我们就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是践行我军宗旨、促进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强军实践的关键之年,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高发,加上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只有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践行我军宗旨,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着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构建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应急调处体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有坚实基础。深入开展双拥工作,是实现“富民强市、再创辉煌”目标的内在要求。围绕建设“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宜居家园”的总目标,实现“富民强市,再创衡阳辉煌”这一宏伟蓝图,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长期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部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驻衡部队要始终以感恩之心来做好拥政爱民工作,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以实际行动回报地方党委、政府和800万衡阳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

二、要着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推动双拥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时代要求和根本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军民深度融合的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和强力推动双拥工作,形成军地齐抓共建、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一是要加大双拥宣传力度。“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市委、市政府对双拥工作提出的总目标,实现这一总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要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典型宣传活动,聚集军政军民团结的强大正能量;充分利用衡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国防教育,筑牢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通过开展拥军演出、共沐书香、军政座谈及军事日活动等,打造文艺拥军、文化拥军品牌;驻衡部队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握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官兵牢固树立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观念。二是要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双拥工作的一个重难点问题就是促进科技力量在军民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我市高新企业、大中院校多的优势,军队与高新企业之间建立军地联合保障体系,军队与大中院校之间联合开展课题攻关,军地构建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的资源储备融合体系。同时,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军转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以及军人军属维权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创新方法途径,军地通力协作,想方设法解决好一系列矛盾问题,切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近年来,我市在军民融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衡发〔2011〕9号文件《关于推动我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融合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军地教育、资源、力量、规划、保障和考评等6大方面进行体系对接,建成了区域融合的“大盘子”。但在有的领域军地发展“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参与不了、转变不成的现象仍较突出,有的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来权衡军民融合,依然存在“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定期走访、信息通报等制度,及时沟通军地关系,协商开展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重点的双拥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警备区系统要组织协调好当地驻军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搞好驻军拥政爱民活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三、要紧贴衡阳发展的实际落实双拥工作。驻衡部队要强化“镇守一方,服务一方”的理念,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结合起来,找准服务衡阳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在实施“开放带动、基础先行、兴工强农、创新发展”的总战略中贡献力量。一是要在参建参治中积极作为。充分发挥部队政治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装备优势,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驻衡团以上部队与驻地相关单位和部门挂钩共建,开展“结对子”双拥共建活动,在师(旅)级单位中,继续开展“2211工程”扶贫帮困活动,在扶贫帮困、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方面积极作为,切实为驻地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有影响力的事,践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性质宗旨。二是要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去年,在干旱严重的8月中旬,驻衡部队出动送水车83台次,开展进村入户送水活动,解决了3万多人的饮水困难。要继承发扬驻衡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作风,针对衡阳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特点,主动承担抢险救灾、防汛抗旱、森林扑火等急难险重任务,制定完善各种应急预案,抓紧训练和保障准备,确保一有情况能按照“三个第一时间”的要求,闻风而动,果断处置,发挥关键性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是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来自基层、寓兵于民的优势,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积极参与创建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平安乡村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危害社会安定的隐患和苗头。要围绕衡阳改革发展目标,积极协助地方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加强与地方维稳、信访、国安等部门的联系,做到退役重点人员台帐具体到人、涉军信访网络直通村组,涉军信访工作机制运转正常,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四是要在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中模范带头。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密切同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做到有关工作主动通报,重大活动主动参与,发生矛盾主动解决,地方有难主动支援。警备区系统要模范接受“双重领导”,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指示。部队要加强内部管控,教育官兵要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树好形象,对在执勤、训练、演习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要从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做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工作,善于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怨气为亲情,始终做到军民和谐相处,坚决防止和杜绝军警民纠纷,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