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演讲稿范文 综合演讲稿内容

县委思想宣传会议发言

作者:李丽 发布时间:2025-04-30 23:11:11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绿色城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

县委思想宣传会议发言

同志们:

刚才,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代表县委作了重要讲话,李副县长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对做好今年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做好年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年全县宣传思想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年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证、舆论环境、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一)依托载体,创新形式,纵深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上下互动,理论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宣传部在年初制定下发了《关于年全县在职干部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关于年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安排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对全县理论武装工作做了统一安排。以县、乡党校为依托,采用举办领导干部研讨班、理论骨干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类形式,重点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学习研讨。二是创新方法,提升质量,精心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以县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积极探索理论学习的新途径、新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互动和主动学习”,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纵深推进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为”,夯实了领导干部的理论基础。三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认真抓好5个市级理论中心组学习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支持中青年理论骨干结合县情进行理论研究和调研,年我县有4篇理论文章在山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有12篇理论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同时,加强对10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与实践示范点的工作指导及对示范点进行跟踪管理,促使其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一是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报道了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和各种重要会议精神,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县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集中宣传贯彻了党的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二是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呐喊鼓劲。年县委宣传部结合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宣传部在全县宣传文化领域的核心作用,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协调广电、网络、文化等职能部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对县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集中做好宣传工作,为县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充当“急先锋”,在全县营造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舆论环境。特别是对我县十万吨硅铁项目建设、邦腊掌提升改造、产业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规模性的集中宣传,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是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为构建和谐社会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制定下发了《县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和《关于“6?26”期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方案》,做到了禁毒防艾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墙上有板报、街上有广告牌、宣传栏,学校有“一堂课”,形成了禁毒防艾人人关注,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在“6?26”期间,以发放宣传手册、折页和禁毒防艾知识演讲的方式广泛掀起禁毒防艾宣传高潮,在县办电视台开辟专栏播放公益广告,组织文化部门编排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禁毒防艾文艺节目,汇同“2131工程”,进行了巡回演出、放影,培训党政领导干部、教师骨干、劳务输出人员、村委会、社区骨干和娱乐服务场所负责人共3386人次,并深入重点工程开展了禁毒防艾专题宣传。四是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开展好舆论引导工作。先后推出了舍身护群众财产的好支书李品松、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树和、农民致富带头人赵兴册等一批优秀典型,并对缉毒英雄李正平、张宏林做了后续跟踪宣传,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五是在电视台开辟《今日》电视栏目,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工程建设及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事件进行了深度报道,全年共播出15期。六是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年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

(三)拓展外延,树立品牌,外宣工作蓬勃发展

我县外宣工作注重打好特色牌和抗战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强有力的外宣吸引人。一是加强通联,突破外宣瓶颈。与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组合作,在拍摄反映滇西抗战四集纪录片《血战》、《血战》,该片现已完成了在外景拍摄工作;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节目分别播出了9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惠通桥的故事》,该片荣获中央电视台“星花奖”二等奖;以“第三届泛珠三角州发展与合作暨经贸洽谈会”在昆明举办为契机,在活动会刊上作了专版,向9省区、香港、澳门及部分驻昆领事馆发放;在《社会主义论坛》上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道;精心策划参与了《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大型画册卷部分的文字图片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与出版方协商在画册的显著位置刊登的大幅图片;依托全国网络媒体到采访,在搜狐、新浪等大型网站上推出了对、邦腊掌温泉的相关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年我县被省级以上报刊采用稿件115条,《山日报》采用稿件690条,电视“上星”18条。二是走精品化道路,打好对外宣传品牌。策划设计《招商指南》画册,收集反映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200多幅图片,突出矿电结合发展工业模式和温泉旅游、抗战文化旅游等突出亮点和经济开发的潜力所在,现在已完成设计排版工作。设计制作了《——黄龙玉》宣传折页,在“年中国国际民间工艺品高层论坛暨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宣传推介的黄龙玉,收效明显。三是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外宣优势。策划和拍摄反映我县彝族、傈僳族风情的MTV——《三杯酒》、《欢迎你到来》,通过优美的风光画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两首MTV已被市选送参加首届民族酒歌大赛。

(四)统筹部署,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一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形成了以三大创建为主体,多种创建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全县共创建市级文明单位55个,省级文明单位24个(包括10个文明村),县级文明单位66个、文明行业3个。我县先后被省文明委和中央文明委授予“全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已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对全县“十星级文明户”进行了复评工作,挂牌率达92%。在开展“六改六建”小康文明村的基础上,按县委提出的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要求,认真抓好12个新农村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三是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联合11个部门开展了“五下乡”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把科技、卫生、信息、法律等送到群众身边。各乡镇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了篮球、陀螺、打歌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龙山、平达、勐糯等乡镇的打歌活动和城区老年歌舞活动、腰鼓队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四是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以“八荣八耻”宣传教育为龙头,开展了广泛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活动。撰写上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5个,其中2个创新案例分别获奖,并被省委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先进县”的荣誉称号。四是全面掀起“三万三讲”活动热潮。我县制定下发了《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中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关于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三万三讲”活动的意见〉的通知》,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实际,找准切入点,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推开我县“万名老人讲和睦、万名妇女讲礼仪、万名儿童讲孝道”活动,为构建和谐建好软环境。

(五)立足县情,打牢基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步推进

一是做好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完成了《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初稿)》和《县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确定了“打造一个品牌,输出二个文化精品,开发建设三个文化中心、四个民族民间文化特色乡镇、四个民族文化自然护村、四个旅游观光区,办好两个节庆活动,构建两条旅游精品线路”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二是突出历史特色,继续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品牌。先后投入人力物力清理了各抗战遗址遗迹点,完善了县城和各遗迹点标识;对县城日军军政班本部、日军慰安所两处遗址遗迹的维修进行规划;申报了一批国家、省、市文物护单位,其中,抗战遗址遗迹于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文物护单位。通过多方努力,战役遗址的护、开发已被列入全省文物事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三是突出民族特色,挖掘、推出民族民间文化。组织宣传文化系统对傈僳族、傣族、彝族香堂人、阿昌族四个主体少数民族的歌舞、节庆、民俗、服饰、文字、建筑、饮食等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形成了近10万字的普查报告,已上报市8个类别31个名录。四是突出资源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走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全力打造邦腊掌康疗休闲文化,培育“黄龙玉”文化,把“黄龙玉”的开发列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精心组织一批精美的“黄龙玉”工艺品参加了“中国国际民间工艺高层论坛暨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并一举成名。目前,“黄龙玉”已成为全县文化产业中的一大“亮点”,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商家。同时,碧寨奇石巧打“借船出海”战略也获得了成功,在第七届中国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上分别获一个金奖、一个银奖、二个铜奖,“奇石之乡——碧寨”在外有了一定知名度。五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努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电视台电视传输系统不断改善,全县有线电视传送节目已达30套,用户达13000户,乡村地面接收站98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5.5%和86.1%。投入资金对县电影院、平达乡文化站进行了全面改造,巩固了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

(六)完善网络、提高质量,着力抓好舆情信息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信息网络。建立了重点部门、重点乡镇的信息直报网站,增加了舆情信息收集的密度和强度。二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在实行领导负责制,工作任务量化考核制的同时,注重抓好信息员的业务培训。三是健全舆情信息分析机制。建立一支由重要部门、窗口行业人员组成的信息分析员队伍,定期开展舆情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和报送带有苗头性、潜在性的重大社会舆情,提高信息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七)领导重视、强化管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严把入口关,在乡镇换届中对乡镇宣传干事人选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尽可能使宣传干事进入同级党委班子,调整和充实乡镇宣传干事。二是认真履行职责,对广电局、文体局的二级班子负责人进行了考察。三是加大宣传思想队伍的培训力度,召开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业务骨干培训会,对新闻写作知识进行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