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战略、三个转型、四条底线、五大体系、六区一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转变作风,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量增质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增长8.7%,总量全市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4亿元,增长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427亿美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1亿元,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90亿元,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8.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72.2亿元,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8%。工业百强企业总产值3368.6亿元,增长16.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5.3个百分点。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3%,提高34.3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达到1.07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94.6%。万元GDP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7%、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1326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跻身全国区域孵化能力15强,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华为成为唯一入选“2014年全球创新机构百强”的大陆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引进超亿元项目118宗,投资总额278.3亿元,33宗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或投产。华为国际会展中心、中广核工程公司总部、金信诺总部研发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
(二)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制定创新驱动发展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创新驱动成为全区发展共识和经济转型的最重要牵引力。国际大学园建设成效初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顺利开学,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落户龙岗,与香港城市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名校的合作有序推进。高端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产业化基地、国家航天员训练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不断汇集。深圳市欧美同学会落户龙岗,设立海外(硅谷)人才联络处。举办第三届人才活动节、硅谷经验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优才中国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智慧城市与智能制造研讨会在龙岗召开,200余名“__”专家齐聚一堂,20多名达成合作意向。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区政府顾问已达18人。新引进各类人才2万余人,其中“__”专家6名、深圳“孔雀计划”人才12名、市级以上创新科研团队3个。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学举办“创新创业环境推介会”,建立“硅谷mdash;龙岗创新创业直通车”,搭建龙岗与硅谷项目、技术、人才、资本、资讯互通平台。举办深圳首届创新生态圈大会、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国内外200多家创新企业、1500多名创新人才参会。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员项目交流会吸引了“春晖杯”全美赛区41强参会,是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留学创业项目交流会;中美移动互联网研讨会实现硅谷与龙岗实时互联,特斯拉、Google等国际知名企业高管做主旨发言。天安云谷构建“极创空间”,打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园获批深圳首个民营国家级孵化器;启动微游汇等10个“创客空间”。
(三)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
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初步形成了东有宝龙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城、西有华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北有国际低碳城、中心有大运新城和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发展格局。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建立招商引资产业空间资源库、项目库、存量企业信息库和工业园区信息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长20%。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各类金融要素不断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9%。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横岗眼镜挂牌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出口基地,获批创建“全国时尚眼镜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城mdash;mdash;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动工,成功引进光启等项目。优质产业空间不断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业618家,五年累计淘汰6712家,超额完成五年计划。通过旧工业区改造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演绎了龙岗转型升级的“凤凰涅槃”。大运软件小镇、樟树布电机厂等“腾笼换鸟”,实现成功转型。出台《龙岗区创新型产业用房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引导企业自建、“工改工”项目配建产业用房。18个创新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增创新型产业用房40万平方米。14个“工改工”项目列入城市更新单元计划。全区累计建成高端载体71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体系更加优化。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领导挂点企业新增1500余家。推动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业IPO上市或并购上市。在全市率先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投入2亿元,设立5家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
(四)城区发展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产城融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态优美,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高标准推动《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制订《龙岗区产城融合行动计划》。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加速。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198个,其中在建项目153个,完成投资126.8亿元。大运新城按照街坊式整体开发模式,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及产业、市政设施专项规划,北理莫斯科大学完成选址,吉大昆士兰大学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际低碳城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低碳城论坛,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分布式能源站等项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挂牌;荣获中美权威机构联合颁发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案例,成为全国低碳城镇建设试点和节能减排示范区。华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华为国际会展中心启动建设,天安云谷一期、信义旧工业区改造一期等项目顺利封顶,星河雅宝“深圳(龙岗)金融产业服务基地”挂牌,冲之大道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成功引进招商银行总行后台基地,山厦、大新南安置区完成用地规划许可审批,良安田安置区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地铁10号线动工;坂澜大道、五和大道龙岗段等10条主干道建成通车,外环高速、坂银通道等11条干道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8条;优化公交线路28条,辖区500米范围公交站点覆盖率达92%。改造社区给水管网90公里,新增污水管网45公里;新建变电站4座;建设中压燃气管道47.6公里,覆盖率达71.4%。编制《龙岗区智慧城区规划纲要(2014-2020年)》,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无线城市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光纤入户数64.1万户,建成4G基站4349个。市容环境全面提升。启动“美丽家园”行动,新建、改造社区公园24个,开工建设综合性公园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龙西河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开工,南约河综合整治基本完成,龙岗河生态修复列为国家水专项示范项目,是全省河流治理类唯一项目。成功创建“广东省宜居社区”16个,累计达60个。整治废气污染重点企业268家,淘汰公务黄标车547辆,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在布吉街道开展“治乱、治脏、治堵”试点工作,大芬油画村、深圳东站等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提升。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事业倾斜,全年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点民生领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23.5%。教育事业再创佳绩。新建、改建中小学6所,深圳中学龙岗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等顺利开学;新增公办学位8580个,学位增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高考本科和省专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重点本科和省专上线率连续三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国家验收。开展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试点,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万人、大专招生4200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区第六人民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与南方医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诊疗中心;名中医馆、国医大师工作室在中医院挂牌,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区开放床位达5392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建成并试运行,疾控中心实验楼顺利建成,横岗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区耳鼻咽喉科医院获批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手外科医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双前臂及十指全部离断的再植手术;中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建立全程诊疗一次付费机制;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标全市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门诊、出院、社康三项次均费用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应对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三馆一城”开工建设;甘坑客家小镇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区分会场增至11个,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开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龙岗年鉴》2014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评比一等奖。举办ATP深圳公开赛、WTA深圳公开赛、第26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及三大音乐节等高端赛事、文化活动40多场,开展区运动会、戏剧节等文体活动,吸引130多万人次参与。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体项目110个,新增文体设施面积9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创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1.5%,远低于全市3%的控制线。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个在建项目荣获省双优工地奖,宝荷欣苑等5个安置小区产权登记取得实质性进展。成立全国首家社区级基金会“南坑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救济低保对象261户、640人,发放救济金317.8万元。完成对口帮扶、双到扶贫、援疆项目203个,投入1.2亿元。
(六)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向好
坚守底线,源头治理,社会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维稳形势平稳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两抢”、“两盗”、“八类暴力”警情分别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荣获“全国一级经侦大队”称号,城中村“科技围合”模式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劳资纠纷排查整治“百日行动”,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区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及消防隐患专项整治等行动,整治火灾隐患11499处、地面坍塌隐患85处、危险边坡77处,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考核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火灾事故连续两年“零死亡”,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防震减灾示范城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查控违建力度不断增强。拆除违建面积24.2万平方米;国土资源部卫片违法建设用地图斑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5.6%、62.8%。开展历史遗留违建综合整治试点,完成补申报历史遗留违法建筑58栋,1126栋进入初审阶段。
(七)改革工作扎实推进
紧紧围绕“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层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国率先编制权责清单,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权责运行体系,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在全国率先实行定额化裁量标准,1987项行政处罚事项实现“零裁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优化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区行政服务大厅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土地整备与房屋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统筹管理,完成土地整备408万平方米。横岗街道在全国率先探索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有效终止各类纠纷269宗,经验在全省推广。龙岗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市场化改革扎实有效。加速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确定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社会组织98家,获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布吉文体中心建设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营公助”政府资助学校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试点,设立社区发展基金,预计社区人均集体收入分配增长10%左右。各领域专项改革亮点纷呈。推进聘员综合管理改革,按照“减员、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费”用人模式,成为全市聘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民生实事常态化征集办理机制,举办6场民生实事公开遴选会和3场群众评议会,引导公众全过程参与民生实事遴选办理。南湾街道统筹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管理“龙城模式”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