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是站在国际教育领域改革前沿提出的一个理念,它将会成为普惠民众,受益学生和家庭的一项重要事业。下面是皮学网为大家带来的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三生教育调查报告范文1: 近期看到一则新闻,一个上海留日学生在机场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1•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2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3•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生命的定义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生命教育”现状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通过教育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任何个体,并且学会用爱心去经营生命,用对亲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的生命。要通过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以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生命,以谨慎的态度去尊重生命。第三层次:热爱生命,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