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全省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纵长约682千米。东西间距较短,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宽约385千米。
山西省南北长680多公里,东西宽380多公里,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
山西省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为12.5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仅3.12万平方千米,占19.9%。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北台顶(叶斗峰),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为垣曲县亳清河入黄河处的河滩,海拔仅180米。与东部海拔几十米的华北大平原相对照,山西地貌呈现整体隆起的地势,在高原中部,分列着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中部断陷盆地把山西高原斜截为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使山西的地貌截面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型。
主要山脉: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中有太岳山。
主要河流: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全省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千米。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5条(不包括黄河),小于10000平方千米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8条,小于1000平方千米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97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为5.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7%。
山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气候总的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