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演讲稿范文 综合演讲稿内容

农村公路会议讲话

作者:小武林 发布时间:2023-06-17 15:40:05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严格实施民主监督管理。三是科学检测严格把关。通村公路项目推选村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组,经过培训后实行旁站监督,把住施工环节关。在中心城市周边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与城市公交无缝衔接;在丘陵和部分山区开行赶场车,实行片区化服务。目前全省农村客运车辆发展到2.6万辆,有4110个通公路的乡镇和23236个通公路的行政村开通了客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任务。

农村公路会议讲话

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幅员广、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怎样立足省情,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推动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贡献,对我们是一个严峻考验。

2005年,温家宝视察川北革命老区时指出,“农村公益事业要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农村公路建设要学会用民主协商的办法,从为贫困地区服务的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认真按照指示精神和要求,从农村公路发展速度、质量、模式、效益等方面科学解读又好又快发展的内涵,探索形成了以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发展经验,掀起了农村公路大发展的热潮。20xx年,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30284公里,完成投资90亿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民主决策为核心,构建农村公路发展四项机制。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宣传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三级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农村公路工作。大力宣传动员,使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建设方式、国家的补助政策和农民群众应尽的义务家喻户晓,激发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内在动力。强化资金政策引导,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一五”期省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市县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筹资配套。去年全省各级政府总投入建设资金72.4亿元。

二是构建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我们规定全省农村公路项目必须经过村民大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府逐级决策,自下而上形成《村民大会决议》、《乡镇人民代表决议》、《县人民政府立项申请》,才能纳入年度投资计划。各地按照自下而上的决策程序,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民主决策方式,如:用胡豆投票表决,家长签字表决,调查问卷表决等,真正实现了“农村公路修不修,怎么修,农民说了算”。民意的高度尊重,民主的充分发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涌现出许多修路不止的“现代愚公”,有捐献8万元养老金修路的白发老人黄兴银,有“贷款修路、打工还钱”的宝田村72位普通村民,还有为修路献出宝贵生命的村委会主任张茂才,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催人奋进。

三是构建公开透明的群众监督管理机制,弥补政府监管力量的不足。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市县政府通过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将项目计划、补助资金等情况向社会公示。在施工现场设立告示牌,将项目建设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筹集和使用、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举报投诉电话等向当地群众公示。严格实施民主监督管理。村民大会选举成立综合协调组、资金管理组和质量监督组,由村民代表对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资金使用、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四是构建全社会支持参与的援助机制,弥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不足。广泛动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自愿捐资修建农村公路,反哺农村,回报农民。全省各地出现了许多单位和个人捐资数十万到数千万元的义举,筠连县煤炭协会近两年捐资5400万元,名山县一位民营企业家个人捐资达1700多万元。

二、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切实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一是区别项目分类管理。通乡公路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由县交通局组建业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社会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通村公路建设实行以“四权模式”为核心的民主管理,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村民大会行使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村民行使监督权,交通部门搞好技术服务。

二是强化督导靠前指挥。省、市、县交通部门成立农村公路督导组,全年有一半以上时间深入一线贴近群众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每季度召开一次农村公路建设督导工作会,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广泛开展送技术下乡、送图纸上门活动,组织编写并免费发放了《修路一本通》、《农村公路设计文件编制指南》、《农村公路施工技术指南》等指导资料20余万册,省市县分级免费培训农村公路技术和管理人员1万多人次,县交通局免费提供通村公路简易设计,辅助农民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三是科学检测严格把关。全省159个有建设项目的县(市、区)建立了农村公路检测试验室,在上级交通部门指导下,各县结合当地实际设定检测内容和检测方式,分片区进行土工、原材料标准实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对通达工程的路基及路面基层主要检测压实度和弯沉,对通畅工程主要检查强度和路面厚度,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四是依靠群众强化监督。通村公路项目推选村民代表组成质量监督组,经过培训后实行旁站监督,把住施工环节关。项目交竣工验收必须有村民参与,把住工程验收关。通过质量回访表明,全省农村公路优良率从2003年的48%,上升到了2006年的86%。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进农村公路建养协调发展。一是落实管养责任主体。省政府制定《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体责任,其中,通乡公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养护,通村公路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村规民约分段落实管理养护责任。有的地方还进一步落实了乡镇政府的管理养护责任,成都市双流县分片区设立新农村交通便民服务站,综合履行农村公路养护、交通运政管理、办证服务及交通规费征收等职责;绵阳等市在乡镇设立交通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是落实养护资金来源。从20xx年起,全省各市(州)养路费分成资金以2005年分成额为基数,新增的汽车养路费由省统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同时,将摩托车养路费下放到县征收使用,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部分县还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了财政预算安排,切实保证养护资金投入。

三是积极探索养护市场化改革。在成都、绵阳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实现了管理与养护职能分离,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分开,在行业内部开展竞争,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率。

四、以富民惠民为宗旨,推动农村客运快速发展。一是同步抓站点建设。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坚持农村客运站点与农村公路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最终实现全省乡有客运站、村有招呼站。20xx年同步建成客运站点400个。

二是分类抓客运布局。在中心城市周边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与城市公交无缝衔接;在丘陵和部分山区开行赶场车,实行片区化服务。目前全省农村客运车辆发展到2.6万辆,有4110个通公路的乡镇和23236个通公路的行政村开通了客车。

三是切实抓政策优惠。为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坐得起”,省政府出台了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大幅度减免农村客运规费。县到乡、县到村的农村客运车辆,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减免70%,乡到乡、乡到村、村到村的农村客运车辆,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减免9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影响深远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明显,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推动农村公路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更离不开民主的办法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好先行。

看过农村公路会议讲话的人还看了:

1.公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公路局长公路工作会议讲话稿

3.公路安全会议讲话

4.公路养护会议讲话稿

5.在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6.公路工作会议总结讲话